top of page
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

Skin Tags

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,又稱為垂疣、或皮贅,正名是軟纖維瘤。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是一種良性旳皮膚增生,本身沒有傳染性或惡性傾向。它可由肌膚纖維、血管組織或表層肌膚所組成,成因不明。

 

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 的徵狀?

呈現為一粒或多粒的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、細小肉芽、肉粒或肉瘤

顏色為肉色或啡黃色、凸起的粒粒,形狀可以係粒狀、袋狀或絲狀,大細約幾毫米至幾厘米,較大的皮膚息肉質地柔軟有彈性,表面光滑

常見於頸部,胸部下方或腋下;但其中皮膚部位,如眼皮、臉部、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也有機會出現。

但是,皮膚息肉有時會因本身扭轉而缺血壞死紅腫,或者被衫領、項鍊戳入而引致出血、痛楚

 

哪些人較容易患上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?

目前成因未明。一般推斷皮膚瘜肉與皮膚長期受磨擦及體重過重有關,亦有研究認為與身體機能、家族遺傳、年齡、荷爾蒙或傷口處理不當等因素有關。

50歲以上男女、家族中有「皮贅」現象者,以及懷孕婦女因受妊娠激素及體重增加影響,也都較易患上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。

肥胖人士、糖尿病患者、孕婦 (荷爾蒙變化)、長期摩擦比較容易長皮膚息肉

 

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 有甚麼方法處理?

皮膚科醫生會按照皮膚息肉的大小而決定皮膚息肉的治療方法:

如果皮膚息肉細小、無病徵,可以不需要處理

如果皮膚息肉影響外觀、或因為經常摩擦的位置而導致流血痛楚,便可以用冷凍治療、電灼手術、二氧化碳激光、手術方法等切除

如果皮膚息肉較大、有柄連接於皮膚,因為有機會扭轉,便可以導致息肉組織壞死、流血痛楚,一般會建議以手術方法切除皮膚息肉

 

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 不處理會否有其他問題?

皮膚息肉一般對健康沒有影響

不過,如果皮膚息肉快速變大、流血、顏色變化、表面不規則,便要提高警覺,因為這可能未必是皮膚息肉,反而要排除皮膚癌的可能性 (如鱗狀細胞癌、基底細胞癌),應盡快向皮膚科醫生求醫。曾患皮膚癌、經常曝曬的人士要特別留意

 

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 會否復發?

皮膚息肉有機會復發,隨著年紀增加更易復發,另外皮膚經常磨擦也會增加復發風險。

 

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 會否變大變多?

皮膚息肉可以隨著年紀增長,數量越來越多,越來越大

 

綁線DIY去除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 會否有問題?

自行綁線會導致皮膚息肉缺血性壞死,但有機會引起局部皮膚細菌感染,或是流血不止,也有機會留有疤痕,因此建議找皮膚科醫生處理。

 

日常有甚麼需要注意?

有沒有方法預防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?

控制體重,減少肥胖風險,避免食高糖分、煎炸食物

穿著寬鬆衣物,減少皮膚磨擦的機會

保持皮膚皺摺位置清潔,如果皮膚敏感痕癢時,盡量不要搔抓皮膚,以免導致皮膚息肉產

 

皮膚息肉 (皮膚瘜肉) 和扁平疣、脂漏性角化症 (老人斑) 的徵狀是否相似?

如何區分?

皮膚息肉容易與扁平疣、脂漏性角化症 (老人斑) 混淆,尤其當剛長出來時,更難分辨。

皮膚息肉: 通常表面較圓滑、球體形狀,可以單一出現。皮膚息肉屬良性皮膚增生,沒有傳染性。

扁平疣: 表面較粗糙、尖尖地,體積細小 (如1至2毫米)、輕微凸起,通常一堆出現。扁平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,具有傳染性。皮膚科醫生會因應病情需要而脫疣。

脂漏性角化症 (老人斑): 呈扁平丘疹至凸起的斑塊、肉色、啡色到黑色、表面粗糙、邊界清楚,直徑幾毫米至幾厘米,有時好像泥膠貼著在皮膚上一樣。其表面有油膩性痂,痂容易刮除,可以單粒,但通常多粒出現。成因是皮膚老化過度角化增生有關,沒有傳染性。

bottom of page